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主办: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4-8227
CN:42-1320/X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747863
被引频次:89666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EI工程索引(1998);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理论经济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流
但地上河流并不是黄河的专属,不仅是黄河,很多河流也存在地上河流的现象,比如长江荆江段就存在地上河流。 荆江是长江湖北(湖南),因故名荆州而得名荆江,“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是长江流域人自古以来的共识。
长江荆江段
首先,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段,长江流速和落差变化较大,泥沙淤积。
荆江位于长江上游和中游的交界处,是我国地势上的第一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交叉点。 长江从巫山山脉流出,进入江汉平原,海拔由2000多米降至200米,流速迅速下降,上游带来的泥沙迅速淤积,河床不断上升,形成了地面河流。
地上的河不是黄河的特色
虽说长江含沙量比黄河少了很多,但长江中游荆江段还存在地上的河流。 泥沙淤积导致河道抬高,河道抬高导致泥沙淤积,千百年来荆江段河道曲折,洪涝灾害频繁,是长江流域水害高发区。
其次,两湖地区历史上大量填湖造田,削弱了对湖泊径流的调节作用。
无论是湖南还是湖北,都是湖泊众多、湿地丰富的省份。 历史上云梦泽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湿地资源,湖南的洞庭湖原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北省有千湖之省的绰号。 但历史上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湖泊被填埋,洞庭湖在不断围湖造田中面积几乎减半,湖北省许多湖泊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秦汉时期的云梦泽
洞庭湖持续萎缩
湖泊是天然水库,汛期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大规模填筑,湖泊蓄水作用大大降低,汛期到来时,水害尤为严重,加剧了荆江段水害危害。
同时,荆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荆州地区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生活往往因战火而受到影响。
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
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
三峡水利枢纽
建国后,治理荆江,中央和地方还是下了很大力气。 另一方面,不断加固荆江大提,大大降低了堤防破损的概率。 另一方面,人工挖掘大量弯曲的河道,将弯曲的地方弄直,疏浚河道。 同时,在长江上游修建了大量水利设施,建设了生态防护林,蓄水防洪,减少了河流含沙量,使危荆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代。
相关图片来自网络,徽南城寓意头条号,讲历史地理,讲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讲地方发展,喜欢写作的朋友欢迎点赞和关注! )
首先,从气候上讲,由于北方历史上风平浪静,四季气候宜人,北方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更为迅速。 而同期南方气候潮湿炎热,多地区存在瘴气。 据史料记载,当时南方的许多疾病与“瘴瘴”有关,这足以说明南方的气候属性是多么潮湿,因此,在古代南方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很难生存,同时,到了公元3世纪初,亚洲大陆的气候虽然北方的人们开始南迁,但北方的农耕技术仍然不适合南方,而且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南方的农耕文化逐渐与北方打成平手,最终超越北方成为税收负担地。
再从地形上讲,北方黄河流域占有肥沃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开垦农业比较简单,但南方长江流域明显多为山地,有限的平原仅局限于长江两岸的冲积扇区,且洪水困扰严重,到了雨季,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都是当时南方的农耕并不集中在现在的江汉平原、太湖平原等地,根本没有“鱼米之乡”的说法。 后期的气候变化,加上长江泥沙淤积,冲积平原规模增大,沿途湖泊逐渐消失,带来了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最终缩小了南北方的差异。
如今长江流域的发展已完全超越黄河流域,如今的黄河流域并不顺畅,反而连年缺水,成为黄河流域城市发展的掣肘。 当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来黄河流域再次崛起也不是不可能的。
点击关注,留言一起讨论。
文章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网址: http://www.cjlyzyyhj.cn/zonghexinwen/2022/1208/1294.html